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组织建设 >> 正文

党建工作

组织建设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关于学习贯彻落实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 工作方案》及任务分工表的通知

来源:中共四川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27

校内各相关单位:

  《四川大学关于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及任务分工表已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四川大学委员会

  2020年8月24日

四川大学关于学习贯彻落实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按照《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安排与部署,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建设各方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心同向推进学校“两个伟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进征程中贡献“川大力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眼学校人才培养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突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着力弘扬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落实报国之行,着力培养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长短结合。既要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又要结合建党一百周年、疫情防控宣教等近期重点工作,推动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坚持融会贯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内容相互间融会贯通、统筹实施。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坚持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牢固树立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的意识。

  坚持传承创新。要继承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又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着力通过深化研究阐释、课程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营造浓厚氛围、颂扬先进形象、结合教育实践等多种方式与途径激发广大师生爱国情感。

  坚持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情感自觉转化为爱国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化强国;积极投身科研,以科技兴国;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将个人学业、事业发展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业紧密联系起来。

  坚持协调联动。既要强化学校宏观指导,又要整合各部门力量,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院系全面落实、全员协同参与的育人工作格局。同时要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有效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协调、集中各方力量。

  二、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建设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不断夯实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培养师生深厚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着力构建课堂内外相互补充、主辅渠道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相互印证、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一)加强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协同发力,深刻领会爱国主义精神丰富内涵。

  切实加强理论研究与科学阐释,发挥川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优势,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中国梦”等的研究阐释,引导师生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打造具有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思政“金课”与精品“课程思政”,推进爱国主义精神深入课堂、深入教材,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全体师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1.发挥川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优势,加强对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与科学阐释。

  在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课题中,鼓励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相关理论研究。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阐释,不断增强对爱国主义内涵的深刻理解。

  推广展示一批红色教育精品项目,打造红色文化研究平台。开展川大革命英烈传记工程编纂工作,大力推进“革命英烈研究丛书”结集公开出版;深入挖掘学校红色文化的育人内涵,着力推出一批具有川大特色的红色文化学术精品,涵养家国情怀。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聚焦古文字、经典文献、蜀学、巴蜀城市文化、巴蜀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研究工作,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推动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出版。

  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推进爱国主义精神深入课堂、教材。

  完善新时代思政课程体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全面实施四川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建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开设与思政必修课相配套的系列选修课。深化思政课改革,讲好体现“四个自信”的“四个故事”(中国故事、红色故事、川大故事、专业故事)。以“名师课堂”为基础,形成四川大学“两高一阶”(高强度、高挑战度、阶段性)的思政“金课”标准,并据此建设一批思政课标杆课程,打造一批思政课标杆教师,形成一批思政课课程团队,打造系列线下“金课”。

  打造精品“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及公共选修课程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及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在专业课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发挥学院“课程思政”榜样教师、榜样课程遴选作用,强化“教书”与“育人”并重。

  健全教材管理及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进教材,保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水平优质教材进课堂。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鼓励支持高水平专家学者编写既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又体现学校优势学科的高水平教材。

  (二)加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融合统一,着力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全员参与。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强化教师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打造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品德高尚、学术卓越的教师队伍,坚持“三全育人”理念,着重发挥“六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团学组织中深入开展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奋斗、听党话、跟党走。

  3.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入职教育、国情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论坛等,树立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促进教师爱教、善教、乐教、为人师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师党员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对教师党员的政治教育、增强党性,引导教师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爱党爱国,敬业修德,爱国奉献。

  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教师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书和育人并重,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勇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学校人才培养做贡献。

  4.加强对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广大学生爱国热情。

  在学生组织中实施“时代新人成长计划”,持续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学风引领计划”,开展分类引导的学习帮扶活动和学业成长服务,营造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

  加强对学生党团支部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学生党团支部要团结和联系广大同学,严格党团组织生活,在引领爱党、爱国、奋斗、向上的班风和校风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学生社团要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活动,繁荣具有川大特色的校园文化。

  加强对学生骨干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骨干爱国、爱党,坚持正确立场,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和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主题教育与典型宣传的载体建设,充分涵育爱国主义教育真挚情感。

  打造富有川大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引导师生结合理论学习体悟和社会实践体验,生动真挚表达爱国主义热情。深入挖掘和宣传模范人物尤其是学校师生中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典型人物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国防观念。

  5.让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贯穿于学校主题教育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多层次激发爱国情感。

  长效化开展“青春告白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构建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把“四史”教育融入“三会一课”和党日团日等活动之中,纳入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微党课活动。在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以主题演讲、升国旗仪式、大合唱等形式,鼓励师生以个人真正感悟表达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展现拳拳报国之志。

  扎实推进“青年大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青马工程”质量提升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基层团建展示月”“时代加速度”主题团日展等展示平台,孵化培育一批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精品团日活动,充分发挥团学组织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结合“四川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征集、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涵、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微电影等,并通过“一网三微”、易班等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进行宣传展示。

  6.深入挖掘学校师生中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典型人物事迹,多层次、全维度培育爱国情怀。

  持续推动“时代楷模”等新时代各类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选树在援藏援疆、“三区”支教、教育扶贫等工作中具有突出事迹的教师干部深入学生开展报告会。在大学生年度人物、百佳学生、自强之星、先进党员、辅导员年度人物、教职工各类校级及以上荣誉奖励等推评工作中,注重选树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师生先进典型。建立一批党员先锋模范岗,打造“又红又专”的学生党支部。设立“竹筠奖”,定期在全校范围内评选、表彰和宣传在学习、弘扬和践行红色文化方面表现优异的青年学子。

  以“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把师生共抗疫情的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把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作为加强制度自信教育的生动案例,进一步引导师生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加强祖国统一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加大在优秀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做好军训及征兵工作,对军训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对参军入伍的大学生进行表彰和宣传,激发学生的参军报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国防意识。

  (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创新,全面营造爱国主义教育良好氛围。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以江姐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内涵,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营造和文化浸润,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师生心中高高飘扬。

  7.深入挖掘以江姐精神为代表的学校红色文化的育人内涵,充分运用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深入挖掘学校百年历史教育资源,丰富校园人文自然景观及其精神内涵,为学校革命烈士、国家功勋人物树立塑像、铭刻事迹。建设“川大记忆”等网络名栏。实施馆藏文化资源整理发掘工程,推出“人物川大”等系列校史文化出版精品。充分发挥“六馆一廊”(校史展览馆、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华西医学展览馆、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长廊)人文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环境载体。

  加强“江姐纪念馆”“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事迹陈列馆”建设,挖掘充实红色资源,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建设3D江姐馆和川大英烈事迹网上展馆,拍摄《川大英烈》宣传片。充分发挥学校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持续展演《江姐在川大》舞台剧,创作与江姐有关的诗意话剧《待放》,推动舞台剧、话剧走出校园,让深厚的川大红色文化辐射社会,让红色文化滋养爱国情怀。加强“江姐班”建设,充分发挥模范班级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校学生中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红色基因在学生基层班团组织中的传承。

  在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日,利用校内革命烈士纪念碑、英烈碑以及校外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公祭活动,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8.依托川大百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育人共同体。

  长效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线上线下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师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继续挖掘学校巴蜀文化特色,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加强巴蜀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地的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在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方面深度发力,组织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育与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传统文化展示与中外文化学术交流互鉴活动。

  持续推进“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建设。整合儒释道、文史哲、医理艺相关学科研究力量,植根国学,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与学科形态,重点开展“儒释道”文库建设、教材建设、读本建设,全力打造“儒释道论坛”“儒释道学刊”“儒释道网站”,进一步研究和振兴巴蜀文化、天府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五)加强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持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铸魂生根。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搭建教育实践平台,不断拓展新时代具有川大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载体。鼓励师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用实际行动展现家国情怀,把个人成长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业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9.打造川大实践活动品牌,鼓励师生志存高远,在实践中促进爱国行为养成。

  持续开展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广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以及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实践活动。从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社区治理、政策宣讲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接帮扶和志愿服务工作,鼓励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助力社会实践“金课”建设。

  加强校地政企战略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利用知名企业、政府机构等优质社会资源,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邀请国企骨干、行业技术骨干、知名校友等担任校外辅导员或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实习、技能实训、生涯辅导等。通过实习实训,促进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行业学习、国情社情教育相结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师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攻关,让科技报国成为奋斗动力,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综合性大学的科技与文化优势,搭建校地企产学研平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扎根西部、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贡献度,鼓励师生参与“一带一路”、脱贫攻坚、援藏援疆、对口支援等各项工作,在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投身报国之行。

  10.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师生中弘扬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以及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科技报国、爱国奉献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创建新功业。

  扎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激励学生科研兴趣,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推动本科生综合素质和深造率全面提升。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到国家需要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就业、建功立业,以报国之行践行爱国之心。开展毕业生就业表彰大会,对“扎根西部、携笔从戎、投身主流、服务基层”的优秀毕业生进行表彰。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组织训练营,推送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全球治理人才。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领导。加强工作指导,明确责任清单,强化督查督办。学校教指委、学指委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多部门联动,并及时向学校党委报告工作情况与进展。各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党委(总支)、直属党支部要强化主体责任,对标要求,强化协调,细化举措,落实工作,形成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

  (二)做好宣传推广。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贴近实际,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利用学校“一网三微”平台、橱窗、公益广告栏以及各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各种媒介,持续发布推送爱国主义主题文化作品,广泛报道基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深入挖掘报道学校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生动持续展示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成果。

  (三)打造精品项目。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教育以及各项活动的质量,突出川大特色与亮点,保持文化的传承性,形成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文化教育品牌,同时要注重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精品项目,让师生内心切实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完善评价机制。要进一步优化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体系。将各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作为开展党建考核的政治标准和重要指标,将爱国奉献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察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评奖评优工作体系,在教职工各类校级及以上荣誉奖励等推评工作中,注重选树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师生先进典型,不断推动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 标签: